EP-044 Lynette Ong:中国如何利用“外包镇压”控制社会(文字版)


时间轴:
1:00 什么是“外包镇压”
3:13 中国如何通过暴徒进行“外包镇压”
6:32 中国如何通过代理人进行“外包镇压”
8:55 有哪几类外包镇压代理人
10:33 为什么 Lynette Ong 认为“白纸运动”标志着中国维稳运动的终极
15:37 审查和大规模监视技术是否会取代“外包镇压”
20:25 中国与印度和韩国在征收土地时有何不同
24:09 Lynette Ong 认为“白纸运动”有什么长久的影响
25:38 Lynette Ong 如何评价中国与世界“学术脱钩”
30:27 嘉宾推荐

文字版全文:

袁莉:
[00:00:03]
大家好, 欢迎来到不明白播客,我是主持人袁莉。《外包镇压 Outsourcing Repression》一书于2022年5月出版,作者为多伦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Lynette H. Ong王慧玲。2011年至2019年,王慧玲多次赴中国,在合肥、北京、昆明、成都、郑州、上海、广州、天津共8个省会或直辖市进行了超过两百场田野访问,同时建立了超过两千个媒体报道案例数据库。通过这些调查,她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,是如何通过外包式的镇压来完成大规模的拆迁和土地征收运动的。
今天我们请来了王慧玲教授,请她来给我们讲一下外包式镇压是怎么回事,它在中共的统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。

袁莉:
[00:56]
Lynette, 你好。外包镇压是个非常生动形象的词。但我相信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迷糊,能不能先请你给我们的听众下个定义,什么是外包镇压?

Lynette Ong:
[00:01:09]
所谓外包镇压呢,就是国家把镇压这种工作呢外包给第三方,就是本来我们想国家的暴力机关,比如说警察和军队(来做的)嘛。这个呢,我的观点是:中国的一般的镇压行动其实是外包给社会人士的,外包给一些非国家的人士来进行,以降低这个镇压的成本。

袁莉:
[00:01:38]
那你在书的开篇提到,你原本是研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,是一个经济问题,没想到最后演变成了研究国家对社会的压迫问题。这个转变的过程是怎么样的?你是在哪一个时刻意识到自己的那个研究方向改变了呢?

Lynette Ong:
[00:01:55]
对, 我的第一本书,那个在2012年出版的时候就是《prosper & perish繁荣与消亡》。那本书研究的是中国地方政府如何在90年代和2000年代初期的时候,通过发展乡镇企业来获得收入。当时我2011年和2012年在做田野,在合肥、成都多个城市展开田野调查的时候,我觉得受访者就一直跟我说。我就在问他们一些地方政府行为的事情,他们一直就跟我说受流氓和黑社会的威胁、被殴打的一些事件。
我觉得这个东西非常有意思嘛,就是觉得通常只是在电影上才看到的,为什么会有这种的现象呢?特别是在中国大陆,国家(有着)非常庞大的能力的一些大环境下。但是这个除了纯粹的描述之外呢,我还是想理解一下,怎么把流氓和黑社会作为一个学术的议题进行研究。所以花了挺长时间思考这个问题,而且我觉得这个国家和雇佣流氓之间的关系,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。所以我就决定了,那个时候,2012年的时候就开始从这个角度做更深入的研究。

袁莉:
[00:03:11]
你在那个书里面提到说,中国在镇压群众时,有两类外包形式,其中一类是外包给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痞流氓或者暴徒。为什么中国政府会倾向于雇佣这些地痞流氓来镇压群众?这跟传统意义上的非外包的镇压,就是我们看到的警察、城管这类的人的镇压有什么不同?还有,我有一个疑问,就是说在这样的一种关系里面,政府(中)是警察的部门还是哪一个(其他)部门出面,去和这种地痞流氓联系的?

Lynette Ong:
[00:03:44]
笼统上来说了,政府在雇用或者把这个镇压外包给第三方的时候,其实一般上的警察只是扮演一个非常非常小的角色。一般是拆迁办,或者说土地征收办来干这些事情的,或者说村委,或者说居委会,就是乡镇政府,来跟地痞流氓接洽的。警察呢,可能会比如说起到一些作用。比如说你被黑社会殴打了,你打警察的那些电话,警察不理你,对不对?不过一般上(雇佣流氓)上跟警察的关系不是特别的密切。
所谓说这个雇佣流氓,就是我所说的这个“thugs for hire”,跟警察和军队有几个区别了。就是说第一点,(他们)不是政府暴力的强制机构,他们的非官方身份就(体现在)他们不穿制服,不佩戴徽章,使雇用他们的政府呢,更容易推卸责任。所以呢,这就成为一种比较方便的镇压方式。政府、国家可以推卸责任,也可以降低问责带来的一些损失。雇佣流氓还未经受过训练,所以他们不携带武器。他们造成伤害的能力相对的低,他们暴力水平也比较低。所以一般上,所谓的暴力是以威胁方式来做,威胁你然后叫你签字,真正使用暴力的情况比较少。但是使用暴力之后呢,如果造成伤亡,特别是死亡的话,这个推卸责任的可能性就降低很多。

袁莉:
[00:05:26]
我,我就想起来,就是去年七月份,就是河南村镇银行,不是有那些(钱取不出来的)储户吗?

Lynette Ong:

袁莉:
(他们)在抗议的时候就当即就出动了大批的这些白衣人,他们就围困、抓捕抗议者。我不知道你看没看到?

Lynette Ong:
[00:05:39]
对对对对,看到了。

袁莉:
[00:05:41]
那个就是一个,应该算是这种雇佣的(流氓)是不是?

Lynette Ong:
[00:05:44]
对,就是雇佣流氓做一些事情,政府无法当面处理的一些事情。但是呢,河南的那个事件呢,其实在我的定义下,是一个不成功的案例。就是说,一般你雇佣流氓,是在凌晨两点钟,在小巷子里边要殴打人家或者威胁人家,然后逼他们签字,你在大白天的,雇佣一些白衣人……

袁莉:
[00:06:14]
而且是很多很多人啊 。那些人都是……

Lynette Ong:
[00:06:15]
很多很多人。然后每一个人,那个手机一拿出来就可以拍照什么的。其实是一个失败的案例,对我来说啦。

袁莉:
[00:06:26]
有点太明目张胆了。

Lynette Ong:
[00:06:27]
对,太明目张胆了,所以吸引了这么多眼球。

袁莉:
[00:06:32]
还有(书中)就说,除了雇用暴徒镇压群众以外呢,另一种外包方式是通过代理人来动员群众。 代理人就是改变了一般的人呢,就是老百姓,对于国家镇压行为的这个感知,从而钝化了这个反抗。这些代理人包括大家通常会接触到的基层工作人员,比如说居委会啊、村委会的工作人员。在书里面呢,你把他们称为“政治代理人”。你能说一下,也许可以举例来说一下,就说他们一般是用什么样子的方式来进行日常镇压的?

Lynette Ong:
[00:07:05]
就是说政治代理人呢,political broker,主要是指社区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。他们的这个权力呢,是由国家任命获得的,所以我把他们称为是政治代理人,也可以把他们看成是基层国家的代理人。就是跟其他代理人的类型,比如说社会代理人和经济代理人,是有区别的。其实呢,他们是国家这个基层,非常重要的一分子,又扮演了主要的几个角色,比如说信息的收集和监控。信息的收集呢,比如说户口登记、人口控制、分发低保福利,我们可以把他们看成是国家的一分子了。不过你想一下,你国家要镇压之前呢,镇压工作的前提,就是信息的收集。袁莉:对。)非常非常细的一些信息的收集。比如说,我们所说的国家要把社会的可读性提高,(就要)依靠这些政治的代理人。

袁莉:
[00:08:06]
那些网格员算不算呢?就是现在这些。

Lynette Ong:
[00:08:09]
对对对对,这些网格员非常非常算。就是说做网格化管理的。因为这些居委会是在当地,对当地人非常的了解嘛,所以他们在做监视和信息收集这方面有起了非常大的一个作用。

袁莉:
[00:08:26]
嗯,而且他们最知道,就是每一个他们社区的这些人大概的(情况),比如说这种trouble makers, 平时比较喜欢挑事儿的人,他们的软肋是什么。(Lynette Ong: 对对对。)就比如说去年清零的时候。(Lynette Ong: 对对对。)那人说他儿子是他软肋什么什么,这样子的是吧?

Lynette Ong:
[00:08:39]
是的是的,比如,然后可以用一些“胡萝卜”,比如说低保福利,去分给那些本来不算是低保户的,但是你知道他这个人是trouble maker,就给他一些甜头,叫他不要到街上闹去。

袁莉:
[00:08:53]
哦, 真的是,很有效是吧? (Lynette Ong: yeah, 对。)还有就是你分了三类代理人,还有一类代理人,就是我最感兴趣的一类,是社会代理人。(Lynette Ong: 对对对。)就是主要是这种熟人社会中,热心于社区事务的个人。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,可能就是我们平时会听到的朝阳群众啦,西城大妈啦这些。你书里面提到这些人做代理人工作,给不愿意配合的群众讲感情,讲关系,来软磨硬泡达到说服的效果。他们呢,也不见得有工资和报酬。那他们是以一种怎么样的心理来参与代理人工作的?是一种依附于强权的快乐呢?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呢?

Lynette Ong:
[00:09:33]
对,这些社会代理人呢,一般上是退休人士,就是六七十岁的退休人士。他们如果不到社区服务的话,他们坐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干。所以他们成为志愿者呢,一般上他们觉得赋予他们一种,一定的话语权。然后这些话语权呢,使他们在社区中得到一定的社会地位。然后物质的激励呢,对他们来说呢,也不一定是特别的重要。主要是要觉得自己有一点成就感呢,在社会里边,在社区有一些地位罢了。不过,还是那种奉献社会和愿意贡献社会的一些理念的驱动了。物质诱惑的话,一般上不是特别重要。不过,我在这个做拆迁案例的时候,发觉这个拆迁一般情况下诱惑特别大。所以你给他们一点甜头的话,叫他们做事情的话,还是挺有用处的。

袁莉:
[00:10:30]
再说就是去年十一月底,也就是白纸运动爆发两三天后,你就在这个《外交》杂志, Foreign Policy,撰文表示说,白纸运动标志着中国维稳体制的终结。你能不能用大白、清零政策来给我们讲一下,在疫情前两年,中共是如何用外包镇压来控制社会的?然后呢,在成功的控制社会两年以后,为什么最后会出现89年之后最大规模的示威和普遍性的不满情绪?

Lynette Ong:
[00:10:59]
我的看法是,这个清零政策只有在中国大陆能够有效地实行,就是因为国家有能力把这些镇压和政策外包给社会,其他国家是做不到的,对不对?(袁莉:肯定的。)其他国家是做不到的,因为中国大陆这个……

袁莉:
[00:11:20]
我们看疫情3年,确实只有中国做到。虽然很悲哀很悲哀,很可怕,但是确实是这样,它国家能力太厉害了。

Lynette Ong:
[00:11:28]
它的国家能力非常的厉害。它这个能力的fundamental,国家有能力,外包镇压给社会。然后前两年呢,是外包给政治经纪人(注:此处和之后所说的“经纪人”即前文所说的“代理人”,书中原词为broker),就是居委会;和社会经纪人,(就是)志愿者,包括大叔大妈,甚至是大学生。这些人呢,是受社区和社会所信任的。所以那个时候,清零政策非常的成功,他们说服力也很高,服从度也很高。
但是到了两年半之后,就是 Delta Variant出现之后,上海封城之后,那个时候清零政策已经是个无法维护的一个政策,但是呢,习近平还是强硬的要实行。在无法实行之后呢,工作量就非常非常大,对不对?但是你还要用老的一套去做。他们就必须从社会上,雇用了一些社会闲杂人等,就是跟我们所说的这个雇用地痞流氓一样。这些人跟社区人根本就不认识,你根本就没有这个信任可言,你没有信任可言的话,你要硬加实行的话,你必须要使用暴力,或者是说软暴力。所以那个时候开始,国家和这些执行人员的信任度已经消减了。之后呢,我们看到,很多的一些事件就引起了。所以简单的来说,第一、二年的时候,清零政策非常成功,因为国家把镇压和清零政治是外包给政治经纪人和社会经纪人,是受社会所信任的;最后一年,特别是最后六个月的时候,是外包给一些社会的闲杂人等,必须使用暴力或者软暴力来实行清零。那个时候之后,就有很多社会不满的情绪和情况发生。

袁莉:
[00:13:19]
就是去年,实际上,它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来把大家困在家里面,是吧?然后,我就看到网上,还有我自己在国内的朋友就很生气,说以前这个小区里的保安见了人都非常的殷勤啊,就是非常友好啊;然后突然之间,他们手里面好像有很大很大的权力,就每一个人都可以让你就待在家里,也不让你出门什么什么之类的。就是太直接了,然后这个反差太大了。实际上增加了大家对这种国家权力的质疑,对不对?不管是直接的国家权力的质疑,还是间接的代理人的这种权力质疑,可以这么说嘛?

Lynette Ong:
[00:13:56]
对,是的是的。因为上头给他们非常非常大的压力,就是说不管你用什么手段,我都要清零,所以他们就不顾一切的清零。雇一些地痞流氓,什么人能够把事情做成功的话,就必须去做。在这种情况下,就是会发生很多社会和国家的冲突。

袁莉:
[00:14:19]
那到最后这个白纸运动爆发,然后这是不是意味着,就是未来呢,大家会更严格地来审视这些代理人带来的间接的压迫呢?

Lynette Ong:
[00:14:30]
我还在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了,毕竟我们清零政策才过去三、四个月嘛。不过我们所看到的,就是说我所听到的,就是说,我觉得三年的清零政策,特别是最后一年,你就觉得,这些人本来是社区一分子嘛,他们在(执行)清零政策的时候完全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。
我觉得国家和社会之间的摩擦是非常非常大的。比如说城管啊,城管他们在城市居民和国家的这个摩擦上是扮演很大的角色。因为他们常常使用软暴力来对付这些城市的边缘人口。他们在这些边缘人口的眼中,已经没有可信任度,已经没有legitimacy了。

袁莉:
没有合法性。

Lynette Ong:
对,已经没有合法性了。如果居委会的那些人在社区中没有合法性的话,这个后果呢,我觉得是可以想象的。虽然说我们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,不过已经有城管给了我们一些思考的经验吧。

袁莉:
[00:15:37]
还有就是这个审查和大规模的监视技术,在中共的治理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?就是它们是否在某些方面改变了(中共的治理)?说服和宣传是否会取代外包镇压,成为独裁者工具箱里面最新、最强大的工具呢?

Lynette Ong:
[00:15:54]
应该这么说啊。就是我书里边所说的劝说和宣传,是中共的传统策略,就是在毛时期就出现了,因为毛主席相信动员社会来达到国家的目标嘛。但是,这个审查和高科技的监控啊,可以说是在互联网或者高科技的技术的大环境下才产生的。不过,也可以把它们分开来说。就是说,你这个监控必须要有硬件和软件。硬件弄好的话,其实一般上就可以镇压了。你比较细的一些工作必须要雇用一些人来做监视。但是呢,你这个说服的话,是一个非常非常软件化的镇压工作,你必须要找对人,必须要有适当的代理人呢,你才能够做这些镇压工作。所以这个工夫特别特别的大。

袁莉:
[00:16:50]
就是技术还是不能够代表(全部),就比如说,他装了很多摄像头,他知道这一家人都是什么人来什么人往,什么什么之类,或者甚至能在微信上面,能看到一些他们的对话,是吧。他们的家庭微信群的这种对话,如果可能的话。但是最后的说服这样的工作还是得需要代理人去进行,是吧?

Lynette Ong:
[00:17:09]
而且就是这些人工的工作是技术和科技无法取代的。

袁莉:
[00:17:15]
嗯,你在《外交》杂志那篇文章的结尾写到:“清零政策不符合常识,但独裁者经常做不合常理的事情,这部分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告诉他们他们错了。当习近平开始第三任,我们应该看到更多不合常理的政策措施,而且越来越以社会稳定为代价,虽然稳定正是习近平政权非常看重的。”这段话都是你说的,你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,你为什么这么说?

Lynette Ong:
[00:17:42]
因为呢,这个独裁者一般把政治目标呢放在第一位。比如说这个清零政策吧,习近平想要展示民族主义,想要展示中国的这个清零模式比美国的好很多,(袁莉:嗯。)来可以拯救很多人的性命,或者对人口流动的一些控制,这些都是政治目标。你如果把政治目标放在第一位的话,比如说你其他的目标,比如说维持经济稳定的这些增长,都要放在第二和第三位。这就是一个不符合逻辑的一个做法。所以,封控三年呢,其实有很多外资和外企都纷纷离开了。但是习近平可以说,就不把他们当一回事。最后呢,是因为白纸运动快要像wildfire这样子……

袁莉:
[00:18:37]
像野火一样燎原了。

Lynette Ong:
[00:18:39]
像野火一样,所以最后才把清零解除了。那些经济目标对它来说,我觉得已经是第二、第三位了, 这种是不符合逻辑的一些做法,不过呢,独裁者就是会做一些不符合逻辑的政策。

袁莉:
[00:18:53]
那我问你一下,就比如说今年,他们中共好像最大的目标是经济增长,是不是?整天都在说经济增长。然后呢,各种的动员,就是地方政府,都是建立了很多很多的项目,李强也是整天出来说,连习近平都跑了出来说私营企业家,我们是一家人了什么,我们自己人之类的这些东西。那他这是又回归逻辑了吗?还是就是,只是暂时的不得不做的一个事情呢?

Lynette Ong:
[00:19:20]
我觉得是有点太晚了吧,对不对?第一点来说,可以说是有点太晚,然后第二点呢?你这些经济的效果,经济增长可以说是政治目标、社会稳定的基石。你这个经济不搞好的话,这个失业率这么高,你社会怎么可能会稳定呢?对不对?(袁莉:嗯。)我觉得他们几年前就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了,现在清零之后才意识到这个问题,我觉得也是有点太晚了。而且我觉得他们做这个,说要拉拢企业家,我觉得是有一点说的是一套,做的又是另外一套。你看你一边打压,一边把马云赶走,然后另外一边说我们想欢迎你们回来。谁会相信你呢?

袁莉:
[00:20:09]
那马云不也得乖乖的回来吗?

Lynette Ong:
[00:20:12]
对啊,不过哪一个私营企业家会这么傻呀?

袁莉:
[00:20:16]
他回来,然后看着自己建立了很大的企业被分拆成了六个。

Lynette Ong:
[00:20:20]
对啊对啊,哪一个企业家这么傻呀?

袁莉:
[00:20:23]
反正我听到的也是,大家没有人会信。你在书里面还把中国和印度韩国对比,就是说,我们会发现韩国呀、印度这些社会呢,他们之所以能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和国家进行抗衡,是因为他们有很强大的非正规的民间社会,或者是这种公民社会。所以,中国社会就是被网络监控、外包镇压层层的压制,即便是白纸运动也是没有组织。大家都没有想到,就是最后就成了一个白纸运动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中国民间社会还有可能组织起来吗?就是中国有可能形成有组织的这种民间社会力量吗?

Lynette Ong:
[00:21:07]
在习近平时代是完全不可能了,在习近平之前也不可能。就说,我们一般上说,你要有集体行动的话,你必须要有动员的结构,比如说,有NGO是吧。你如果没有动员的结构,没有NGO的话,就必须要依靠一些非正式的组织,比如说中国华南地区的宗族组织就扮演了一些角色。但是你如果没有NGO,也没有这些非正式的组织你怎么办呢?就感谢了互联网,就是互联网把信息的传播散开来,比如说白纸运动,可以说是自发的,也没有去策划的,完全是靠互联网来散播的。但是,这些的集体行动呢,可持续性是非常非常低的,因为没有一个永久的沟通的桥梁,你无法跟你这些人呢,跟你这个Community来做一些沟通。所以你可以像野火一样散发,它如果要打压你的话,也是非常非常可怕的。

袁莉:
[00:22:12]
对,就是你再想燃起来也是很难的,对不对?

Lynette Ong:
很难的,很难的。

袁莉:
那我下一个问题就是,白纸运动是昙花一现吗?就是在这个社会控制越来越严厉的当下,如果不再出现类似清零运动那样特别极端的,引起广泛民愤的这种政策,还会有这种跨区域的反抗行为出现吗?

Lynette Ong:
[00:22:33]
对,我觉得要有一个跨区域的这个集体行动,在中国的话,这个政治机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白纸运动呢,是利用了大家对清零的不满,制造了一个政治机会。然后对政治清零的不满呢,是影响了生活在中国的每一个人,对不对?你想,你想一下,中国大陆这么多的集体行动:农民工啊、土地问题啊、拆迁问题……如果那些事情,没有关切到你自己个人的利益的话,你为什么要参与呢?因为你这个付出的太大了,但是这个清零运动影响了每一个人,所以制造了政治机会了。
所以,没有政治机会的情况底下,是非常非常不可能。所以我觉得我们下一次在中国大陆,如果看到这么大的一个跨区域的集体行动,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。所以我昨天刚刚在 Journal of Democracy发表了一篇文章了,就是收集了快1000个案例:去年六月份到十二月份的清零运动有关的抗争的案例。其实是扩散到非常非常大的一些地方了,很多城市,比如说上海、北京、成都和广州,它们那个时候已经有多于一千多个人来参加他们的集体行动。所以你说,如果习近平12月8号,如果没有解除封控啊,你这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。

袁莉:
[00:24:03]
对。当时真的像一个高压锅一样的,就是大家觉得他为什么压力都这么大了,他还不解除。那我再追问一个问题,就是那你觉得白纸运动有意义吗?或者它有没有什么legacy,有没有什么,会有长久的影响吗?还是真的就是昙花一现的一个事情?

Lynette Ong:
[00:24:20]
我觉得它的legacy呢?就是说,引发了人家的这个,it’s a political awakening。(袁莉: 政治觉醒。)

Lynette Ong:
对,政治觉醒。以前想象不到的事情,以前不敢做的事情,人家已经去做了。你看他们在四通桥挂(的)那个横幅里边所说的话,是我无法想象的,You know,你一年前,谁会去说这种话?(袁莉:对。)已经是把自己心里的threshold,已经越线了,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最大的legacy吧。

袁莉:
[00:24:52]
对,因为那会儿我也是很关注嘛。就是我当时也做播客,我还和在伦敦的一个女留学生(做过一期播客),那会儿大家就是,从留学生先开始贴四通桥这些标语,是不是?他们都害怕得不得了,生怕被中国同学看到了,这些小粉红看到了,什么什么之类的。结果,不到两三个星期以后,就没有想到这些口号,竟然就在上海呀,什么什么地方,这么多人,大陆的人,就喊了出来。确实是,我觉得,他们很多人都跟我说是想象不到的。

Lynette Ong:
[00:25:24]
比如说天安门(六四事件)吧。你说天安门最后被镇压了,但是天安门给那一代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啊,其实是非常非常刻骨铭心的。

袁莉:
[00:25:37]
你在书里面提到,从2011年开始,你到中国进行调查研究。有好些年的研究的范围是,就你做田野调查的时候,这个氛围是比较宽松的:你可以随意出入拆迁现场和这个政府办公室。但是,2016年左右,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。甚至你在书的结尾说,完成这本书像是拉上了一个时代的帷幕。
就是我知道就是媒体现在在中国做报道,是非常艰难的,学者也是面临着同样处境。我的那个问题,就是说,如果不再能像以前那样有相对的做调查的自由,这种在研究领域的脱钩会对世界了解中国有什么影响?就是研究中国的学者,接下来可以怎么做?或者你接下来准备怎么做?

Lynette Ong:
[00:26:27]
所以啊,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了,就是说我还在思考了,坦白说。就是说,这个我觉得学者比起记者,工作这方面呢,还是有一些区别的。就是说学者能够广泛利用多种资料的来源。比如说我这本书,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。不过,我也使用了事件数据和这个政策文件来做分析。所以我即使不做田野调查,不到中国大陆去,我也可以用二手资料、二手信息来写这本书,当然是一本迥然不同的书了。

袁莉:
嗯,嗯。

Lynette Ong:
但是呢,我觉得记者如果无法做田野了,无法Interview的话,你们的工作可能就无法做了。这是我初步的了解啦,可能你们有其他的这个信息的来源啦。所以对于学者来说,特别是外国人,(袁莉:嗯。)你如果不是中国大陆人,你就是要回到中国做田野的话,机会就非常非常少。我们就一直在设想怎么去获得再多元的一些资料。不过,即便是一些二手资料,open source data,现在这种机会也越来越少,比如说中国知网。

袁莉:
对。

Lynette Ong:
中国知网收集了很多在中国做博士的和硕士的论文啊,和一些年鉴和学术期刊。它们这几个月,很多的,比如说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已经无法在(海外通过)中国知网下载了。(袁莉:对。)所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其实事情在几年前已经开始发生了。那个时候(2020年),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这个大学服务中心被融入,或者被吸收到他们大学的主要的一个图书馆里边去,人家已经觉得,已经是一个很大的Compromise。从那个时候开始,其实形势就不好了。

袁莉:
[00:28:25]
对,因为我们记者其实用的很多资料,和你们学者也挺像的。我们也会要看很多中国政府的这种网站啊,他们的很多的数据呀,什么什么之类。现在就越来越多的中国的这个网站,尤其是政府的一些网站就越来越从国外是无法访问了。当然,你可以翻墙进去访问什么什么之类的,但是很多时候就是,它是给你这个障碍越来越大。
我不知道,就是你觉得这样子的一种脱钩,可以说是一种学术上的脱钩,是不是?对这个世界了解中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?虽然还可以有一些资料来做,但是中国就是,越来越是一个黑箱,是不是这样子?可以这么说吗?

Lynette Ong:
[00:29:06]
可以这么说吧,就是盲人摸象。你无法进入中国,无法在中国花上很长的时间彻底地了解那个社会,你就像一个盲人摸象。只摸到大象的一边,你无法绕过大象去到大象的另外一边,这种implication是我觉得是非常深刻的。

袁莉:
[00:29:30]
对。对于中国来说,就是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黑箱,那就越来越难以赢得外部世界的信任,对不对?

Lynette Ong:
对。

袁莉:
[00:29:39]
人家根本都不知道你在发生什么事情,人家怎么去信任你?怎么知道你说的话是真是假?这个也是中国很大的损失。

Lynette Ong:
[00:29:45]
对。所以就会有逆向选择,你如果有好选择的话和坏选择的话,你尽量往坏的一方面想。因为……

袁莉:
[00:29:57]
因为你就不敢往好的方向想啊。

Lynette Ong:
[00:29:59]
因为你的信息度非常非常地limited,所以你能够想象,在Ottawa, 在华盛顿那些人做主要政策的时候,(是在)信息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所做的一些决定,(这)对他们是非常非常大的影响。

袁莉:
[00:30:20]
嗯,是是是。我真的觉得,哎呀,越想越觉得非常的,非常的悲哀,就走到了这一步。那我们请每一位嘉宾推荐三本书或者是影视作品,您有什么推荐?

Lynette Ong:
[00:30:35]
书就不说了哈。

袁莉:
[00:30:38]
书你就不说了,你是教授啊。

Lynette Ong:
[00:30:41]
书就不说了,我就推荐三部电影或者纪录片吧。(袁莉:嗯。)第一部电影呢,是《天注定》,2013年的,A Touch of Sin,是讲中国社会暴力的事件。

袁莉:
贾樟柯的。

Lynette Ong:
对。跟这个地痞流氓也有关系的,我觉得那个那部电影非常有意思,所以我非常非常推荐。因为我这本书呢,前一部分也是讲中国暴力事件的。
呃,第二部电影呢,是张艺谋的《活着》,(袁莉:嗯。)讲关于文革时候的故事,我每年都会跟我学生说,说你想了解这个文革时候的生活点滴,你就给我去看《活着》。
然后第三部电影呢,是英文的,是叫Up the Yangtze (注:中文名《沿江而上》,张侨勇指导的纪录电影),讲的是这个农民工子女在长江打工的故事,就是我个人读博之前是游了长江三峡,那个时候对于三峡印象特别深刻了。所以之后就觉得中国政治特别的有趣,所以也是非常推荐这部电影的。

袁莉:
[00:31:43]
你游三峡的时候是哪一年。

Lynette Ong:
[00:31:45]
游三峡的时候是2000年前期吧,或者是中国……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吧。(袁莉:哦,嗯)那时候(是我)读博之前,那些游船有分老外的和老内的,那个时候没钱只好就坐老内的。我记得那艘船是没有救生衣的。

袁莉:
哇。

Lynette Ong:
[00:32:06]
没有,没有,没有救生衣的。然后我在船上五六天时间,每天吃方便面。不过那个时候,就是(三峡)水坝,还分几个阶段,都还没建成。不过(工程)每一个阶段的时候,就会把周边的一些村子被淹没。(袁莉:嗯。)所以我那个时候想,这个是国家有多么大的庞大的能力来完成这个工程,然后一路上见了很多村里边的一些贫困的情况。所以对我来说,这个印象特别深刻,很刻骨铭心,所以就对中国特别的感兴趣。

袁莉:
[00:32:43]
嗯,好,谢谢,谢谢Lynette。

Lynette Ong:
[00:32:45]
非常感谢袁老师。

袁莉:
[00:32:47]
也谢谢大家收听,我们下期再见。

—— end ——